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中国古代用什么东西来测量时间 

01日晷

94%结果提及

日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主要通过观测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日晷的历史相当久远,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

02漏刻

65%结果提及

漏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

03圭表

54%结果提及

圭表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礼》的记载。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称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称为“圭”。

04浑天仪

33%结果提及

浑天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05沙漏

31%结果提及

沙漏,又称沙钟,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时间来计量时间。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06土圭

30%结果提及

土圭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它的构造简单,是一根直立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和影的长短,可以定出冬至、夏至等特定的时间。土圭的历史相当久远,《周礼》等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

07铜壶滴漏

26%结果提及

铜壶滴漏,又称“漏刻”或“漏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使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08水运仪象台

22%结果提及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由苏颂、韩公廉等人制造的。它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

09浑仪

22%结果提及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10水钟

20%结果提及

水钟,又称刻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根据等时性原理,通过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或者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水钟在古代的使用非常普遍,其技术也孕育了早期机械钟的出现。

11香篆钟

19%结果提及

香篆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香篆的长度来计时。香篆钟在十二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它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计时方法。据宋代学者薛季宣的记载,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焚熏后,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

12火计时

4%结果提及

火计时是中国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方法。它利用烛光的燃烧速度来计算时间。火计时器通常是一个在底部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13烛光计时

4%结果提及

烛光计时是中国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烛光的燃烧速度来计算时间。在烛光计时中,人们通常会将蜡烛或油灯放在一个巨大的底盘上,底盘上有刻度标志,通过观察烛光燃烧的位置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